
9月24日至27日,新華社、南方周末、環球財經、中國改革報、中國建設報、界面新聞等10余家主流媒體代表先后赴南京、蕪湖、杭州,走訪中國燃氣在華東地區的重點項目,深入了解中國燃氣近年來在智慧燃氣、新零售電商、供熱與分布式能源、電力及新能源、亞運會賽事保障等方面取得的積極成果。中國燃氣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中國燃氣”或“中燃集團”)董事會主席、總裁劉明輝,副總裁匡曉東及華東區域經營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出席媒體座談會,與媒體代表們展開深入交流。
建設小區“暖居工程”
保障南方居民溫暖過冬

△媒體代表們到馬大爺家中參觀采訪
“自從小區有了集中供暖后,我和老伴終于可以安心回南方過冬了,感謝中國燃氣!”年逾古稀的馬大爺家住南京江北新區迎江雅居小區,他是地道的南京人,卻連續多年在北京依靠暖氣過冬不敢回南京,因為南方濕冷的冬天,對老年人非常不友好,而現有的傳統壁掛爐、空調、電暖氣等供暖方式還存在舒適度差、能耗高、安全隱患多、成本高等缺點。
為積極應對市場需求,作為中國燃氣負責暖居工程開發建設運營的實體公司,深圳中燃熱力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燃熱力”)響應國家“雙碳”政策,迅速布局樓宇型分布式能源、區域型分布式能源、綜合能源供應、城市大型集中供暖、分布式集中供暖等類型的熱電項目與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目前中燃熱力在全國已有供熱服務用戶超過8萬戶,在建或投運項目超200個,均得到當地政府和用熱居民的廣泛好評。

△迎江雅居小區供暖項目能源站
迎江雅居小區供暖項目于2020年12月竣工投運,是中國燃氣首個標志性的南方暖居工程示范項目,也是南京市政府財政資金支持的首個安居房供暖項目。該項目采用分布式集中供暖,覆蓋11棟住宅、1400余戶居民,在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同時,也為當地節能減排作出了積極貢獻。記者在項目現場觀察到,該項目四座供暖能源站均利用小區戶外停車場搭架建站,不僅噪音、占地面積小,且底部還可用于停放車輛,不會對小區空間造成影響。

△在小區車庫頂部的供熱管網
據了解,在經濟性方面,分布式集中供暖無需建設大型集中能源站和市政管網,不影響城市規劃和現有秩序、不受市政管網運行影響,可根據小區具體情況實行個性化定制服務,因地制宜打造貼近居民的戶外小型分布式能源站,并通過多能耦合和多種節能控制手段,靈活掌握供暖時間,就近、高效滿足居民集中供暖需求,降低投資費用和管網損耗,從而降低居民使用成本。
在安全性方面,分布式集中供暖利用物聯網云平臺控制技術,通過自動水力平衡調節、分時分區、5G通信等技術手段保證冬季供暖正常穩定運行,并通過對設備的實時運行數據進行采集、分析以及對安全報警設備的接入、設備故障的智能場景分析,實現對設備重大安全隱患的預排查、直線報警和事故及時處理,有效保障居民財產安全。
在舒適性方面,利用恒溫水提供熱源,消除了電氣設備的電磁輻射和噪音,實現360°全方位立體溫暖包圍,讓居民徹底告別冷熱不均的用戶體驗。
在環保效益方面,與傳統供暖方式相比,每1000萬平方米建筑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5至45萬噸,相當于為當地創造潛在碳匯約3000萬元/年。

△馬大爺家中的暖氣片
“目前分布式集中供暖如何收費呢?”在參觀馬大爺家時,有記者提問?!懊總€供暖季,以每戶建筑面積100平方米為例,只需要3000多元就可以享受到24小時的恒溫供暖服務”,南京中燃熱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季曉宇回答道。
打造“智慧燃氣”系統
立行業數字化轉型“新標桿”

△蕪湖中燃北門站控制中心
在蕪湖中燃城市燃氣發展有限公司(簡稱“蕪湖中燃”)北門站控制中心,大屏幕上醒目展示著“安全運行時間7384天”,工作人員正通過智慧燃氣系統所布下的“天羅地網”,實時監控全市燃氣安全運行情況。早在2020年,蕪湖就被批準為國家“智慧燃氣”試點城市,作為蕪湖主要燃氣供應商的蕪湖中燃承接了這一項目,并在中國燃氣總部指導支持下制定了“智慧燃氣”綜合性解決方案,利用數字化技術及智能設備,構建了“1+4+1+N”架構形式,即“1個中心、4個場景、1張圖網、N個智能感知應用”,實現了相關業務系統數據的融會貫通。

△蕪湖中燃儲氣球罐
據了解,中國燃氣的應急調度指揮與輔助決策云平臺搭載了5G+北斗智能設備應用,結合智慧燃氣整體規劃與部署,與OMP(生產運營管理平臺)平臺、SCADA云平臺、地方政府燃氣安全監管平臺等現有數據資源深度整合,實現數據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推動大數據在燃氣安全與運營中的創新應用。在安全運行方面,對源-網-端安全類數據進行匯聚分析與自動預警,實現安全管理數智化;在氣源調度方面,通過對用氣趨勢的洞察,匹配供銷存數據,實現對氣源的精細化調度;在政企聯動方面,與政府城市生命線、雪亮工程、危貨運輸等系統充分聯通,建立聯動處置機制,保證燃氣發生泄漏時第一時間掌握信息并及時處置。
值得一提的是,場站還通過引入AR鷹眼系統,實現360°全景覆蓋,并連通激光云臺、SCADA系統,通過增強現實的視頻技術,達到治安視頻與生產數據融合管理,實現全站可視化。

△工作中的巡檢機器人
蕪湖中燃生產操作經理李靖告訴記者,場站還引入了巡檢車、巡檢機器人等各類智能化設備,與數字化平臺相結合,實現全站7×24小時全天候監管,精準、及時感知管網的不安全狀態?!按伺e真正實現了‘人防+技防’相結合的雙重保障機制,能夠確保場站安全無死角,更有效降低了運營成本”,李靖表示。
智慧管廊護“杭”亞運
讓21處涉亞場館燃氣無憂
當前,杭州第19屆亞運會正如火如荼進行中,來自45個國家和地區的17000多名運動員及隨隊官員相聚錢塘,創下了人數歷屆之最,也大大增加了亞運村的保供壓力。據了解,杭州亞運村片區地下綜合管廊集燃氣、電力、給水、通信等各類管線于一體,是目前杭州最大且成系統的管廊網,也是全國范圍內新建區域配置成網最完善的地下綜合管廊系統之一,是保障亞運村片區正常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和“生命線”。

△巡檢人員正在檢測管道安全運行情況
為保障賽事舉辦期間各大場所的燃氣安全穩定供應,杭州中燃城市燃氣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杭州中燃”)投資400多萬元,在亞運村綜合管廊內布局了五條中壓管道,總長近10公里。在管道建設過程中,項目團隊克服管線走線復雜、管材裝卸及倒運作業難度大、工期緊、作業條件差等困難,圓滿完成了建設任務。
其實,早在杭州剛確定舉辦亞運會時,杭州中燃就已著手備戰亞運燃氣專項工作,截至目前共涉及亞運有關場所21處。與此同時,杭州中燃積極響應“綠色、智能、節儉、文明”的辦賽理念,充分發揮數字化優勢,在中國燃氣總部全力支持下搭建了OMP平臺。該平臺通過先進的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將三維地理信息、設備運行信息、環境信息、安全防范信息、視頻圖像、預警報警信號、管理信息等內容進行融合,實現了對地下管網的三維建模及動態檢測。目前,杭州中燃的高中壓管道均已完成數據鏈接、錄入,形成了“數據一張圖、管理一條鏈、監測一張網”的良好布局,一旦發生應急事件可立即反應、快速定位、迅速排除。

△智慧燃氣管理平臺實時監控亞運村燃氣管道運行情況
“早在2016年,杭州中燃就為G20杭州峰會提供過燃氣保供服務,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如今持續1個多月的亞(殘)運會,是對公司保供能力的再一次重大檢驗,杭州中燃將踐行‘快、準、狠、嚴、細、實’的工作作風,為賽會安全穩定開展保駕護航”,杭州中燃安全總監薛安說道。
新業態、重體驗、零距離
打造“一站式”生活體驗營業廳

△南京壹品慧旗艦店
南京壹品慧旗艦店是中國燃氣旗下壹品慧生活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壹品慧”)的首家4S營業廳。作為壹品慧戰略布局的線下載體,南京壹品慧旗艦店一改營業廳“冷冰冰”的形象,通過原木色的柜臺、賞心悅目的綠植及充滿活力的橙色裝飾營造出溫馨的“家”場景。走進旗艦店,記者發現店內不僅設置了燃氣業務辦理區,同時為滿足用戶新需求,還設置了廚房體驗區、衛浴體驗區、烘焙體驗區等強體驗、強互動區域,讓周邊社區居民真正沉浸式體驗美好生活場景。
據了解,壹品慧秉承“為用戶創造更高價值”的服務初心,積極布局線上+線下的新零售業態。線下通過集合燃氣客服Gas Service、產品體驗Sale、售后服務Service、網格服務Grid Service四位一體的4S營業廳,為用戶打造美好生活體驗店。線上通過小程序、APP,零距離高效鏈接并服務用戶。未來,壹品慧還將在全國打造上百家4S營業廳,以更高效的辦事效率、更優質的服務能力、更美觀的門店形象、更舒適的用戶體驗,與廣大消費者及燃氣用戶暢享美好生活空間。

△媒體代表們在南京壹品慧旗艦店感受烹飪體驗
與此同時,為方便用戶業務辦理,壹品慧將服務搬到了線上。用戶通過“壹品慧”APP或小程序可以在線上進行燃氣繳費、預約服務,方便快捷。此外,用戶還可以通過APP或小程序一站式購買更多高品質的生活用品,省時省力。通過線上+線下的服務升級,壹品慧為用戶帶來全方位的便利和滿滿的幸福感。

△壹品慧APP/小程序
江蘇壹品慧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營銷管理部負責人董司文告訴記者,為保證產品品質,壹品慧采用“自有品牌產品+買手精選”的生態鏈產品策略,一方面潛心打造自有品牌產品,為用戶提供高品質產品體驗。另一方面成立專業運營團隊,通過原產地溯源開展“一城一品”等活動,激發全國600多個城市買手團的潛能,搜尋并上架最有特色的美食、更高性價比的好物,陪伴用戶的三餐四季。

劉明輝在座談會上,感謝了各大媒體一直以來對中國燃氣的關注和支持,并表示中國燃氣堅持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在疫情防控、洪澇災害、杭州亞運會等國家重大需求面前不遺余力,歡迎媒體代表們繼續向社會各界講好中國燃氣多元業務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故事?!拔磥?,我們將始終秉承‘氣聚人和、造福社會’的光榮使命,為全國1/7人口的安全穩定用氣貢獻中燃力量!”劉明輝說道。
·對于來源于《環球財經》雜志的內容,《環球財經》雜志社保留對相關內容的全部權利
·對標明來源的其他媒體信息,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并自負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