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牽住數字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推動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建設制造強國,必須加強技術研發,提高國產化替代率,把科技的命脈掌握在自己手中,國家才能真正強大起來”等講話精神,響應國家多部門印發的《“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明確指出的新階段四大重點任務,推動與助力相關行業領域核心技術的我國科技企業在深度國產替代的新階段去更好地服務全局,9月26日,由中國科協“科創中國”平臺指導,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創新服務中心、“科創中國”投資聯合體、環球財經雜志社主辦的“光領智造 芯引未來”——“光纖陀螺儀行業中國智造的突破與挑戰”研討會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行。會上,由我國深圳市同昇光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昇光電”)自主研發的集成光子陀螺儀在全球首次亮相,標志著我國在該領域的技術實力取得重大突破。

國家重大技術裝備委員會專家、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院長徐東華,中國科協“科創中國”投資聯合體副理事長趙京城,中船航海光學慣導部主任劉俊成,慣性MEMS傳感器專家、北京大學微電子學研究院閆桂珍教授,浙江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楊功流教授,南開大學現代光學研究所劉艷格教授,中國航天九院光纖慣性研究室李超研究員等業內資深專家出席會議,與同昇光電董事長、技術帶頭人翟真德先生,就集成光子陀螺儀產品及技術創新,進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討。


通過分析光纖陀螺儀領域國內外相關企業技術發展動向和技術創新成果,高集成度、小型化、低成本是光纖陀螺儀在全球主流的技術攻關方向。

同昇光電是專研光子晶體光纖、光傳感技術的創新企業,也是國內較早研發光子晶體光纖和集成光器件產品的企業之一,是第十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的獲獎單位,現已獲得6項發明專利及多項實用新型專利。經過近10年的技術積累,同昇光電與合作伙伴一起進行了大量工程化實驗,最終突破了光子晶體光纖拉制關鍵工藝、高性能小型化光纖環繞制技術、集成光器件設計和加工技術、光纖陀螺儀噪聲分析及抑制技術,成功研發全球首個集成光子陀螺儀。

集成光子陀螺是指:1、使用光子晶體光纖替代熊貓光纖,利用光子晶體光纖極佳的抗彎性和更好的溫度穩定性,實現小型化光纖環的繞制。2、使用集成光器件替代原有的4個分立光器件(光源、耦合器、Y分支和探測器),實現簡約快捷的光路連接和穩定的性能保證。
作為下一代高性能微結構光纖,光子晶體光纖屬于我國貿易保護類的技術及產品。與傳統熊貓光纖相比,光子晶體光纖抗彎性能更強、溫度穩定性更好,低溫應力、地磁應力影響大幅降低。同昇光電歷時8年,攻克了光子晶體光纖拉制工藝諸多難題,如設計、損耗、強度、尺寸、熔接等等,徹底解決了采用光子晶體光纖繞制光纖化的小型化問題,已經實現小于直徑20mm的光纖環環徑。
同昇光電通過顛覆性的原理創新和優化設計,經過3年多的不間斷努力,近10次的流片,采用 LiNbO3 薄膜相位調制器的全光子集成技術,將SLD、MIOC (起偏器+耦合器+Y分支)、PD、TIA和TEC,混合集成封裝為一個集成化光器件,徹底解決了集成光器件光學串擾問題,完美實現集成光器件的高集成、小尺寸和易驅動,將原有的至少5次熔接減少到2次。

會上,來自707所、中船航海、中國光學工程學會、北京市科協、西城區科協、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等專家和領導,還就同昇集成光子陀螺儀的技術細節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與交流。同昇光電在研發集成光子陀螺儀的過程中,突破了多個技術難關,填補了某些應用空白,為我國在光纖陀螺儀相關領域的領先地位做出了貢獻,與會專家對同昇集成光子陀螺儀的技術突破與應用場景,給予了廣泛的肯定。
最后,徐東華對我國遙感技術的歷史、現狀與未來做了總結,對我國高科技產業的突破技術難題、確定技術路線、展望應用場景、銜接資本市場等方面,為同昇集成光子陀螺儀提供了發展思路。
同昇集成光子陀螺儀的問世,不僅是我國光纖陀螺儀技術實力的展示,更是我國民營企業在“中國智造”科技創新能力的體現,為光纖陀螺儀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為我國在陀螺儀、慣性導航等領域的發展貢獻了更多力量。
·對于來源于《環球財經》雜志的內容,《環球財經》雜志社保留對相關內容的全部權利
·對標明來源的其他媒體信息,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并自負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