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發于《環球財經》2021年4月刊
作者 | 雙羽
編輯 |?杜鈥
2021年,就在中國農歷新年來臨,人們以焰火歡慶新年的時刻,本已支離破碎的敘利亞卻迎來了最凄烈的煙火。
先是以色列在敘利亞東部、南部和西部發動了空襲,襲擊的目標范圍比以往更廣,包括對靠近伊拉克邊境以東與伊朗有聯系的所有軍事據點。2月19日,以色列國防部長甘茨(Benny Gantz)表示,以色列“幾乎每周”都在采取行動,防止伊朗在敘利亞建立軍事工事。
然后是俄羅斯于2月20日突然動手,在24小時內對敘利亞境內的極端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發動了130次空中打擊,順手牽羊把反政府武裝也炸了。
2月25日,美國新任總統拜登批準美軍對敘利亞境內親伊朗武裝實施突襲,作為對最近美國軍隊在鄰國伊拉克遭到襲擊的回應。以色列對美國的空襲表示歡迎,以色列官員表示,“這些襲擊讓以色列非常放心,并將其視為新拜登政府對伊朗立場的良好指示器?!?/p>
次日,一艘以色列油輪在阿曼灣航行時發生爆炸,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指責伊朗是幕后黑手,認為伊朗襲擊以色列油輪是針對美軍轟炸敘利亞的報復性行動。于是2月28日晚,以色列再次空襲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
無論是俄羅斯轟炸極端組織“伊斯蘭國”,還是美國和以色列轟炸親伊朗武裝組織,雖然轟炸的動機和目標不一樣,但炮彈都落在敘利亞的國土之上、摧毀的都是敘利亞的建筑、附帶死傷的都是敘利亞平民。
敘利亞武裝沖突自2011年3月15日持續至今,已經整整十年了。十年來,這場戰禍由敘利亞內戰打成縮微版的世界大戰,由反恐戰爭打成混合戰爭,由代理人戰爭打成幕后勢力親自參與的前臺戰爭。十年來,敘利亞被打得國家分崩離析、國民背井離鄉,昔日的“中東明珠”淪為各方勢力的角斗場、屠宰場和武器試驗場。更悲催的是,本是受害者的敘利亞,還淪為了被制裁對象。
拜登政府首枝“令箭”射向敘利亞
盡管美國的戰略重心東移,但中東地區從未遠離美國總統的議程
近期敘利亞遭受的空襲非常頻繁,最受國際關注的是美拜登新政府發出的首枝“令箭”。
2月25日,美軍在敘以邊境城市布卡邁勒(al-Bukamal),突襲了伊朗支持的敘利亞武裝組織使用的基礎設施,以回應最近在伊拉克發生的火箭彈襲擊。五角大樓發言人柯比(John F.Kirby)聲稱,多年來,伊朗支持的民兵組織一直將駐伊拉克和敘利亞的美軍作為攻擊目標。在2月15日后的一周內,美國方面已遭受三次火箭彈襲擊,美方的空襲是報復性動作??卤日f,美軍摧毀了敘利亞距離伊拉克邊境300米的一個邊境檢查站院落,里面有十幾座建筑。伊朗支持的一些武裝組織使用這些設施,包括賽義德烈士旅(Kata’ib Sayyid Al-Shuhada)和真主黨旅(Kata’ib Hezbollah),這些組織都是在敘利亞和伊拉克打擊“伊斯蘭國”極端恐怖組織中嶄露頭角的武裝組織。其中,真主黨旅是在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推翻薩達姆政權后成立的。它與黎巴嫩真主黨不同,但這兩個組織是強大的盟友。近年來,真主黨旅在打擊“伊斯蘭國”組織的戰斗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并在敘利亞內戰中支持敘利亞阿薩德總統政府軍。該組織由與伊朗關系密切的伊拉克資深武裝分子穆罕迪斯(Abu Mahdi al-Muhandis)創建,他于2020年1月和伊朗圣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Qassem Soleimani)一道,被美國無人機襲擊身亡。
穆罕迪斯(右)和伊朗圣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左)
柯比表示,空襲距離伊敘邊境很近,為了避免與伊拉克政府陷入外交糾紛,刻意選擇在敘利亞一側實施。一名美國政府官員證實,拜登團隊選擇這樣的目標采取小規模的軍事活動,是基于三點考慮:一是向伊朗發出一個信號,即美國新總統不會容忍將美國人員置于危險境地的火箭彈襲擊;二是避免激怒需要與美國和伊朗同時保持良好關系的美國在伊拉克的伙伴;三是避免激怒伊朗進一步報復。拜登政府之所以做出空襲敘利亞的決定并不出于單一目的,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多方考量的結果。其中最重要的考量就是,在伊核協議重啟問題和伊朗扣押美國人質問題的大背景下,美國選擇通過空襲敘利亞的方式向伊朗施壓,以換取更多談判籌碼。
五角大樓對敘利亞境內武裝組織的空襲不僅是拜登政府采取的第一次軍事行動,也是美國政府連續第七次在中東動武。美國的一些專家和國會議員說,這更是對“奧巴馬承諾”的考驗。奧巴馬曾經承諾,與特朗普相比,拜登“將奉行一種更合作、更關心國際伙伴的外交政策,將避開美國作為世界警察的角色,并專注于改善美國人的生活?!币晾室崦绹巳珖瘑T會(National Iranian American Council)主任科斯特洛(Ryan Costello)對當前中東局勢表示擔憂,“我們擔心,在涉及中東地區安全問題時,拜登總統的第一反應似乎是尋求軍事選擇,而不是外交?!?/p>
這次軍事行動也證明了,盡管美國的戰略重心東移,但中東地區從未遠離美國總統的議程,拜登也不例外,依舊選擇加入自里根(Ronald Reagan)以來轟炸中東的美國總統行列。
這也意味著敘利亞戰火仍將繼續燃燒。
“天堂”里埋下的隱患
老阿薩德這位“戰爭年代與和平時期的英雄”也為日后的紛爭埋下了隱患
敘利亞危機于2011年3月15日爆發,迄今持續時間已經遠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持續的2194天,且危機仍未有結束的跡象,在敘利亞西北部伊德利卜省,反對派武裝和極端組織仍控制著大片領土;北部的多個省份,土耳其及其支持的反對派武裝不時與敘利亞庫爾德武裝發生沖突;美國、以色列和俄羅斯的空襲每周都在上演。
回想當年,作為古絲綢之路的終端,敘利亞的首都大馬士革也曾是全球最為輝煌的城市之一。阿拉伯人流傳的諺語這樣形容道:“人間若有天堂,大馬士革必在其中;天堂若在天空,大馬士革必與之齊名?!?/p>
1971年,現任總統巴沙爾(Bashar al-Assad)的父親哈菲茲·阿薩德(Hafez al-Assad)發動和平政變,順利登上總統寶座。此后的30年里,這位“戰爭年代與和平時期的英雄”四次連任民選總統,以不到全國13%人口的什葉派阿拉維分支,長期統治著占國民大多數的遜尼派。老阿薩德雖然對內實行家族式集權領導、使用鐵腕鏟除各種反對勢力、精心扶植巴沙爾“子承父業”,引來多方詬病,為日后內亂埋下伏筆。但他帶領敘利亞創造了經濟奇跡,使得敘利亞從渙散凋敝的弱國迅速成長為富庶而又充滿自信的地區強國。資料顯示,陷入戰爭前的敘利亞人,靠著農業、石油、加工業和旅游業,過著富足的生活。上世紀70年代,隨著國際油價暴漲,敘利亞也實現經濟騰飛,70年代人均GDP增長高達336%,和其他出口石油的中東國家一樣,迎來了“最好的時代”。雖然80年代油價暴跌,經濟有所萎縮,但是到了90年代,經濟又成功實現多元化,人均GDP累計又增長了19%。1982年敘利亞的人均GDP就達到了1699美元(一個可直觀對比的數據是2004年中國人均GDP為1508美元),也可以這么說,80年代的敘利亞在經濟上領先中國20年。
哈菲茲·阿薩德夫婦和兒子巴沙爾(中)
然而,再大的家業也經不起內亂的折騰。2000年6月10日,老阿薩德病逝。敘利亞議會迅速通過憲法修正案,成功地讓老阿薩德生前指定的次子巴沙爾高票當選總統。巴沙爾曾赴英國倫敦留學攻讀眼科碩士,思想活躍、執政開明、作風親民,上任伊始對敘利亞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這些改革一度被譽為“大馬士革之春”。但由于改革過快,加上外部受制裁,以及內部石油減產、嚴重干旱、國防開支過大、貪腐嚴重,導致經濟下滑、失業率劇增,民眾積怨深重,“大馬士革之春”隨著2010年“阿拉伯之春”的到來戛然而止。
不斷延展的大國“角斗鏈”
從內亂引發外部勢力干涉,敘利亞從此沉淪于大國角斗的戰火不可自拔
2011年1月,在“阿拉伯之春”運動的影響下,15名敘利亞少年因在墻壁上涂鴉“輪到你啦,醫生”等反巴沙爾言論而遭逮捕,這起事件最終點燃了敘利亞內戰的導火索。2011年3月15日,大馬士革、阿勒頗等城市爆發大規模反政府游行,政府出動軍警維穩,開火造成人員傷亡。這一天被視為敘利亞內戰爆發的起始日。
引發敘利亞內亂的涂鴉墻
隨著事態的急劇發展,敘利亞境內外的一些反對勢力紛紛由暗涌匯聚成洪流,公開主張推翻巴沙爾政權。
從當年4月開始,“穆斯林兄弟會”、庫爾德人、德魯茲人在北部地區與政府軍展開了游擊戰,促使巴沙爾政府加大清剿力度,并將軍事行動定性為“打擊恐怖分子”。巴沙爾政府的軍事行動迫使大量民眾越境逃亡至土耳其、約旦、黎巴嫩等國。在此背景下,西方國家開始公然干涉敘利亞內政,美歐國家一方面頻繁要求巴沙爾下臺,另一方面同時啟動一系列對敘制裁,并推動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通過了譴責敘利亞的15國提案。沙特、土耳其、阿聯酋、卡塔爾等國也要求巴沙爾下臺,并推動將敘利亞開除出阿盟。
2011年7月29日,由里亞德上校為首的嘩變軍人組建首支反巴沙爾政府力量——“自由敘利亞軍(FSA)”,拉開了敘利亞戰亂的序幕。
在此期間的2012年初,安南(Kofi Atta Annan)擔任聯合國-阿盟敘利亞問題聯合特別代表,開始就包括?;饤l款在內的和平計劃展開談判,但時年6月初和平計劃宣告失敗,聯合國使團從敘利亞撤出后,敘利亞戰亂再次升級。國際方面,美、歐、沙特、土耳其、卡塔爾等力量支持敘利亞反對派;俄羅斯、伊朗等力量支持敘利亞巴沙爾政府。
2013年8月8日,美國宣布使用化學武器是一條紅線,俄羅斯支持的敘利亞政府勢力與西方世界扶持的反政府勢力就敘利亞政府軍是否使用了化學武器展開了數輪爭辯戰。
敘利亞戰亂給極端恐怖組織制造了崛起機會。2014年1月,基地組織的一個分支占領了敘利亞的拉卡,宣布建立哈里發國,并更名為“伊斯蘭國”。追溯起源頭來,美國曾經扶持過“伊斯蘭國”,沙特和土耳其也與“伊斯蘭國”有過見不得光的往來。自2014年6月起,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敘利亞、伊拉克兩國攻城略地,并向埃及西奈半島和阿拉伯半島開疆擴土。這不僅打亂了敘利亞內戰的節奏,也威脅到以色列、沙特、埃及、約旦、土耳其、伊拉克等美國地區盟友的國家安全。按捺不住的幕后主角美國,終于在2014年9月建立了“反‘伊斯蘭國’聯盟”,并宣布參戰,幫助庫爾德武裝扭轉反“伊斯蘭國”戰局,卻也因此與盟友土耳其產生了摩擦。
參戰的美國當然不會只反恐,其主要目的還是親自上陣幫著反政府勢力打擊巴沙爾軍隊。巴沙爾政府武裝在美盟勢力、反政府軍和“伊斯蘭國”的多重夾擊下,節節敗退,眼看就要準備流亡海外,一直躲在幕后的俄羅斯終于在2015年9月親自披掛上陣,并在伊朗的幫助下,迅速扭轉了巴沙爾政府軍的頹勢。正是由于伊朗在敘利亞成功地幫助政府軍打擊反政府勢力和“伊斯蘭國”,引起了以色列的警惕。隨著伊朗精銳的圣城旅和來自阿富汗、黎巴嫩的什葉派民兵不斷擴大在敘利亞的影響力,以色列坐不住了。2017年3月,以色列承認對敘利亞境內的真主黨發動了空襲,目的是削弱伊朗的力量。
在另外一條戰線上,庫爾德人得到了美國允許其獨立建國的“空頭支票”后,在敘利亞邊境上戰事推進得非常順利,既打擊了“伊斯蘭國”,又從巴沙爾政府軍手中搶奪了不少地盤。這導致決不允許庫爾德人坐大的另外一個狠角兒土耳其按捺不住了,2016年8月8日,土耳其軍隊與盟軍叛軍一起發動了一次入侵,劃定了土耳其控制區,2018年土耳其又擴大了該區域。
俄美“抽不出的身”
俄羅斯和美國曾選后宣布從敘利亞撤軍,但結果是都脫不了身
2017年11月,巴沙爾政府軍解放了各方勢力的共同敵人“伊斯蘭國”的最后據點——阿布卡邁勒市,基本宣告了“伊斯蘭國”在敘利亞的覆滅——需要說明的是,阿布卡邁勒市就是拜登政府下令空襲的那個城市——既然“伊斯蘭國”已經被消滅,巴沙爾政府軍也收復了大部分國土,俄羅斯想及早抽身,普京便于2017年12月宣布俄軍完成任務,從敘利亞撤軍。
敘利亞政府軍在阿布卡邁勒市巡邏
俄軍的后撤給了土耳其活動的空間,土耳其開始在敘利亞不停地擴大控制區域。2018年9月,俄羅斯和土耳其就伊德利卜和叛軍控制的西北地區達成協議,凍結了土耳其和叛軍的軍事擴張意圖。但此后各方并未遵守協議,戰事一直在延續。為穩控局勢,2020年3月,俄羅斯與土耳其談判同意在伊德利卜?;?,舉行聯合巡邏,并在M4高速公路附近建立安全走廊。
這期間,美國也急著想抽身敘利亞。2019年3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在繼續保留部分軍隊的情況下撤出美國。此時敘利亞國內局勢基本上還是由巴沙爾政府主導。美國眼看著自己扶持的反政府勢力不成氣候,但也絕不希望巴沙爾政府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于是在2020年6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對敘利亞實施最嚴厲的“凱撒法案”,這也意味著對于敘利亞人民來說,苦難還在延續。
敘利亞頭上的“三座大山”
連年的戰亂、西方世界的制裁和新冠疫情的爆發將長期成為敘利亞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
當前,隨著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美國拜登新政府的政策調整、國際形勢的風云變幻,未來敘利亞局勢依然撲朔迷離。美國既然已經高調重返敘利亞戰場,俄羅斯定不會袖手旁觀,以色列、伊朗、土耳其等主要相關力量依舊磨刀霍霍。敘利亞作為世界各國力量的博弈場,將繼續承受著各種不幸。連年的戰亂、西方世界的制裁和新冠疫情的爆發將長期成為敘利亞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
對敘利亞人民最直接、最致命的傷害就是連年戰亂??偛课挥谟摹皵⒗麃喨藱嘤^察組織”(Syrian Observatory for Human Rights)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3月14日,已經有至少59.4萬人在敘利亞戰火中失去生命。持續不斷的軍事行動、炮擊、轟炸和各種爆炸造成210多萬敘利亞平民受傷、1300萬難民流離失所(包括數十萬兒童和婦女),國內絕大多數基礎設施、醫院、學校、文物以及公私財產遭到嚴重破壞。戰亂以來,共計117388名敘利亞平民死于戰爭,其中包括22254名18歲以下未成年人和13855名18歲以上婦女。僅外國勢力以幫助敘利亞人民實現正義和擺脫壓迫為借口對敘利亞進行軍事干預,就造成了14003名敘利亞平民死亡,其中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聯軍造成3846名平民死亡,土耳其軍隊和邊防警衛部隊造成1474名平民死亡,以色列軍隊造成12名平民死亡。
對于外國勢力的軍事干預,受訪的敘利亞平民用這樣的語言來表達他們對外國軍事干預的深惡痛絕:“‘伊斯蘭國’對所有人都很殘忍,把我們當作盾牌,但西方聯軍向我們發動空襲,就好像我們是動物而不是人類一樣。在這里,成千上萬的人像這樣死去——我們就像動物一樣被轟炸?!奔t十字國際委員會也于2021年3月14日公布一組調查數據,這次調查主要是面向敘利亞、黎巴嫩和德國的1400名18~25歲的敘利亞人進行,數據顯示:在敘利亞,近50%的年輕人表示有近親或朋友在沖突中遇難;16%的年輕人表示父母至少有一個人遇害或身受重傷;1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本人曾在沖突中受傷。
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這場戰火給敘利亞平民帶來傷亡的普遍性和嚴重性,對于一個千萬級人口數量敘利亞來說,遭受的是十萬級數量的平民喪生、百萬級數量的平民受傷、千萬級數量的平民淪為難民,以及無數家庭的支離破碎。正如英國《衛報》資深撰稿人蒂斯代爾(Simon Tisdale)指出,“無論敘利亞戰爭與人類苦難、難民、戰爭罪行、化學武器有關,還是與恐怖主義有關,這場戰爭的多重和有毒遺產是全球性的,而且毒害將持續?!?/p>
如果說戰火給敘利亞人民帶來了無比的傷痛,那西方世界的制裁便是給敘利亞人民的傷口上撒了一大把鹽。自上個世紀老阿薩德走親蘇路線以來,美國對敘利亞的制裁就從未停止。先是從1979年開始,美國就以“資助恐怖主義”為名限制敘利亞軍民兩用的產品貿易。敘利亞內戰爆發后,美國于2011年8月凍結了巴沙爾政權的美國資產,并禁止西方公司在敘利亞投資和與該國展開石油貿易。2017年4月,美國又以“伊德利卜化武疑云”進一步細化了對敘制裁,歐盟和阿盟也在美國壓力之下對敘展開限制措施。這些制裁對敘利亞的經濟和社會產生了持久的負面影響。
十年戰亂間,敘利亞國內經濟倒退、生活物資匱乏、通貨膨脹嚴重,溫飽問題越來越成為問題,2020年5月~2021年3月間敘利亞政府面臨嚴重的燃料短缺,敘利亞人為了獲得補貼面包需要排隊數小時,政府被迫限量供應,并實施了數輪物價大幅上漲。2021年3月,由于嚴重的外匯短缺導致經濟疲軟,敘利亞鎊兌美元匯率創下新低,接近4000:1。敘利亞人民本來就飽受生離死別、饑寒交迫之苦,美國非但沒有放松制裁,反而在2020年6月正式出臺了一項針對敘利亞實施最嚴厲制裁的法案——《敘利亞平民保護法》(即“凱撒法案”),將包括巴沙爾夫婦在內的39個個人和實體被列入首批制裁名單,凍結任何與敘利亞有往來人員、組織的資產,意圖通過新一輪大規模制裁壓垮巴沙爾政權。
然而,當前敘利亞重建所需資金的主要來源正是油氣生產和對外貿易。政府的收入來源被封死之后,敘利亞的戰后重建工作雪上加霜,敘磅加速貶值,進口糧食的成本大幅提升,糧食危機難以被平抑,普通民眾的生活將進一步惡化。敘利亞外交部譴責稱:“美國做法違反國際法和相關準則,是新形式的恐怖主義,美國對敘利亞人民的生計必須承擔主要責任?!?/p>
新冠疫情的世界大流行亦為本來就缺醫短藥的敘利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2020年3月,新冠肺炎在敘利亞開始流行。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1年2月13日數據,敘利亞累計新冠肺炎感染人數為44449人,死亡1682人,病死率3.8%。核酸檢測總人數為148370人,陽性率高達26%。其中敘利亞政府控制區疫情比較嚴重,感染人數占總數33%,累積死亡人數占總數58%。世衛組織統計顯示,2020年底至2021年2月中旬,敘利亞當地疫情病死率有上升趨勢。敘利亞新冠疫情的陽性率、病死率如此高,主要是由于連年的戰亂,國內醫療機構也難逃戰火的打擊2020年1月1日~2020年10月31日,敘境內共發生針對醫療設施襲擊18次,襲擊共造成36人受傷(含六名醫護人員),70%針對醫療設施襲擊來自軍機、導彈、炸彈、炮彈等重武器。戰火的打擊加上人員和資金投入得不到保障,直接導致敘利亞有50.4%公立醫院和53%社區衛生服務站點處于不可運轉或半運轉狀態。實際上,敘利亞現有傳染病隔離醫院僅有36家、隔離病床僅有2931張,根本無法滿足疫情防控的需要。就連敘利亞巴沙爾總統及其夫人也于3月8日雙雙被確診為新冠肺炎??傮w來看,敘利亞醫療體系仍面臨醫療用品缺乏、設施亟待重建等主要問題,軍事安全對醫療體系威脅已不是主要矛盾。
受到“凱撒法案”影響,敘利亞基礎設施重建和物資進口受到極大制約。目前敘利亞有74座規模較大的難民營,這些難民營醫療設施及診治條件較差,統計數據不可信,存在著潛在疫情爆發風險。此外,敘利亞政府對于大馬士革以外東北、西南等地區控制力仍然不足,這使上述地區難以得到有效醫療資源補給和支持,也會影響疫情相關統計工作。
疫情還對敘利亞經濟復蘇帶來沉重打擊。疫情在中東的蔓延使敘利亞向鄰國出口商品遇到了極大的阻力,特別是與伊朗的貿易直接減少了四分之一,外匯儲備瀕臨枯竭。伊朗目前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110萬人,還受到美國更為嚴厲的制裁,自身難保,基本無暇他顧。
逃往歐洲的敘利亞難民
在阿拉伯語中,敘利亞古名“蘇里斯頓”,意為“玫瑰之地”,但這片曾經鮮花遍地的國土早被槍炮摧毀得遍體鱗傷。如今留在敘利亞的老百姓生活早被拖垮,每天都生活在炮火陰影下,為了換取物資,很多家庭不得不把妻兒送到黑市;逃出去的難民如果有幸活著,還得面對生存考驗和別國社會的白眼。
西班牙《公眾》日報2021年3月13日報道稱,十年戰爭加上經濟制裁和新冠病毒大流行帶來的影響,給敘利亞留下了貧困、糧食安全和人道主義依賴方面最糟糕的數據。在某種程度上,敘利亞的戰亂就是在給全球各國敲響警鐘,這鐘聲在為敘利亞人民鳴不平,同時也警醒著世人需要重新思考和建設全球格局下的人類道義和國際秩序。(本文刊發于《環球財經》2021年4月刊)
·對于來源于《環球財經》雜志的內容,《環球財經》雜志社保留對相關內容的全部權利
·對標明來源的其他媒體信息,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并自負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