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zhdor"><span id="zhdor"></span></track>
      1. 新刊導讀 | 專訪李彥:碳基材料的規模應用十年內或見分曉[Vol.266]

        《環球財經》2023年1月刊導讀

        新刊導讀 | 專訪李彥:碳基材料的規模應用十年內或見分曉[Vol.266]

        長按小程序碼購買本期雜志

        新刊導讀 | 專訪李彥:碳基材料的規模應用十年內或見分曉[Vol.266]

        #封面文章


        碳基材料的規模應用十年內或見分曉——專訪北京大學化學學院無機化學研究所所長李彥教授


        新材料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基礎已成為共識,人們不禁開始暢想:人類在經歷19世紀“鋼鐵世紀”和20世紀“硅材料世紀”之后,將迎來屬于“碳材料世紀”的21世紀。2014年《自然》雜志發表了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李彥教授“納米材料與納米結構課題組”在單壁碳納米管手性可控生長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的成果——《單一結構碳納米管合成》,在國際碳納米領域引發一場“地震”。面對云霓之望數十載的碳基材料應用前景,李彥對《環球財經》記者表示:“十年之內見分曉?!?/span>


        林鷹/本刊記者

        #時事月月談


        以真正的多邊主義為世界御寒


        面對百年未有之變局,面對疫情肆虐,面對全球經濟下行趨勢,沒有哪一個國家能獨善其身。真正的多邊主義,其核心要義包括三個層面,即開放、包容的精神,以國際法為基礎,遵循國際關系基本準則。


        蔡恩澤

        #國際關系


        剛果(金)與盧旺達簽署?;饏f議,但多年積怨仍有待化解


        盡管盧旺達大屠殺已在28年前結束,但以M23為代表的一些反政府勢力,仍將當地人民帶回了那場噩夢之中無法自拔,更讓盧旺達與剛果(金)的關系又陷入了新一輪的低谷之中。


        王珠珊/本刊記者


        “新月沙丘行動”終結,法國被迫接受外交多元化新趨勢


        法國在非洲前殖民地國家的軍事、政治滲透,依然是當地一個極為重要的影響因素。但隨著馬克龍政府正式結束自2014年8月1日開始的“新月沙丘行動”(Opération Barkhane),法國在非洲的戰略將迎來重大轉變。


        楊振林/本刊特約記者

        王珠珊/本刊記者

        #非傳統安全


        西方制裁陰影下,日俄能源合作為何能夠繼續推進

        俄日雙方在你來我往的制裁間,嫌隙已生。雖然待制裁緩和后日本企業大概率會繼續參與投資俄羅斯的新LNG項目(特別是位于薩哈林的項目),俄方基于戰略考量,也不會拒日本企業于千里之外,但為化解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俄方同時會加深與具有獨立自主外交能力的國家或地區的合作。如于2021年后躍升為全球最大天然氣進口國的我國以及印度。


        劉珍/本刊特約記者

        #海外


        英美如何備戰冬季“三重疫情”


        英國和美國先后發出警報稱,重新活躍起來的新冠病毒還將極大概率疊加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四種流感病毒(分別為甲、乙及其亞種),為這個冬天制造“三重疫情”(tripledemic)。三種病毒同時流行可能誘發更嚴重癥狀,建議及時接種疫苗、注意個人衛生且及時采取有效的社交距離措施。


        王珠珊/本刊記者

        #軍情觀察


        博弈阿姆河——解析中亞與阿富汗的共同安全利益


        對于中亞各國而言,考慮到阿富汗北部最近日益不穩定的局勢,為了中亞的安全和向南擴大貿易的希望,目前最好的做法似乎是支持塔利班,希望他們能夠更緊密地控制阿富汗北部,不僅要阻止ISKP進一步擴張,也希望其挾制IMU等對中亞政府心存敵意的“盟友”。然而,如果塔利班無法制止ISKP等制造的暴力事件,亦或某個組織成功地從阿富汗領土對中亞鄰國發動襲擊,這就可能會改變中亞政府對阿富汗和塔利班的政策。


        史文龍

        #財經月月談


        關注房地產業如何探索“新的發展模式”


        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預期2023年對房地產市場會加大松綁,畢竟這個行業涉及到地方財政、涉及到銀行信貸、涉及到相關產業鏈的拉動,更涉及到千家萬戶的財富市值。但在“房住不炒”的綱領下,關注的重點將是“探索新的發展模式”。


        應健中

        #月度觀察/跟蹤美聯儲


        2022年12月國際主要經濟體形勢評論


        歐央行預計,2023年1~2月歐元區能源和食品價格上漲將傳導至零售端,令消費者受到更明顯沖擊,由于通脹居于高位、通脹前景被大幅上調,“歐央行將在較長時間內繼續以50個基點的幅度加息”。


        吳菲菲/本刊記者


        不要對抗美聯儲?


        美國銀行的問卷調查顯示,全球的基金經理罕見地達成了共識,這些掌握著資金流向和交易動態第一手信息的人一致認為,整個美國經濟和金融市場都將無法承受更高的利率,2023年將迎來低通脹和經濟衰退,因此美聯儲將不得不在2023年某個時刻降息以自我糾錯。


        鄒玄/本刊特約駐外記者

        #科技·創新


        科技成果轉化“專利之痛”有解——專訪智丞(北京)科技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科技成果轉化處處長任冠舉

        投資人如何全面、深入地了解待轉化成果的真實情況,或者是成果方如何放心大膽地將真實的待轉化成果情況全面深刻地展示出來,是科技成果轉化中存在的一個核心問題


        林鷹/本刊記者

        #宏觀·金融


        從國際成熟再保險中心發展看上海國際再保中心建設前景與國際已有再保險中心相比,上海在再保險國際定價權和話語權、市場供給結構、營商環境等方面還具有較大提升空間。


        俄烏沖突后,各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熱情明顯提高,中哈兩國共建的北哈州農產品物流加工園、圖爾克斯坦州金駱駝奶粉廠、科斯塔奈州江淮汽車組裝廠、東哈州烏里賓核燃料組件廠等“明星項目”相繼落地,為哈薩克斯坦實現經濟多元化和擴大制成品出口發揮了積極作用。


        閆西文、張翼、于茜儀

        #政策解讀


        嚴控地方隱性債務,城投國企“短空長多”——對我國財政部“126號文”的影響解讀


        “126號文”的目的是防止新增隱性債務從而持續降杠桿,并不是禁止具有真正開發意圖的城投國企購地拿地。城投和地方政府對“126號文”需要正確理解和積極執行。城投國企舉債進行土地開發大搞基建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未來需要向股權投資轉型。


        姚輯

        #三農觀察


        基于新時代視角下農信社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研究

        李宗锳


        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楊好

        #地區經濟


        鹽城打造沿海綠色生態高質量發展經濟帶研究

        董偉


        淺談公路運輸經濟的管制現狀與發展

        陳允玲

        #管理研究/財會之窗


        如何做好企業內部控制與企業風險管理

        鮑利英


        淺析合伙制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稅務處理及風險應對

        歐洋


        從風險視角分析郵政企業如何做好內審工作

        吳佳


        我國制造業企業直接人工成本節約路徑探索

        徐倩


        淺談我國高校財會課程產教融合創新培養育人新機制

        孫巍


        關于加強林業會計制度建設的思考

        李智興


        PDCA循環在專項審計項目中的應用

        馬穎


        管理會計在企業全面預算管理中的運用

        丁洪波


        #文化月月談


        再見,奧陌陌

         

        神秘的星際物體“奧陌陌”離開了,但它身后待解謎團時刻提醒人們,還有很多未知科學領域值得求索,實在不應將資源消耗在自相殘殺上。進入2023年,惟愿現實“戰”事早日平息。


        劉美/本刊記者

        #健康絲路


        全球首例“雙HIV攜帶者”心臟移植手術獲得成功,醫療平等仍任重道遠


        受益于美國《艾滋病病毒器官政策平等法案》,全球首例兩位艾滋病病毒攜帶者之間的心臟移植順利完成。但要實現HIV攜帶者與其他患者的醫療資源公平分配,仍道阻且長。


        王珠珊/本刊記者

        #漫畫


        升降之間


        加息絕非萬能藥,且通常需要更多時間才能在更大的經濟場景中看到效果。這意味著在看到成效之前,稍有不慎,經濟可能就要面臨來自高通脹與高利率并存的疊加傷害。

         

        豐君子/文

        斯圖爾特·麥克雷(Stewart McCrae)/圖

        新刊導讀 | 專訪李彥:碳基材料的規模應用十年內或見分曉[Vol.266]

        長按小程序碼購買本期雜志

        ·對于來源于《環球財經》雜志的內容,《環球財經》雜志社保留對相關內容的全部權利

        ·對標明來源的其他媒體信息,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并自負法律責任。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上一篇 30/12/2022 17:59
        下一篇 03/01/2023 18:37

        相關推薦

        • 專訪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主任李強:“中國社會學者要有更寬廣的視野和更細致的觀察”

          Q《環球財經》:您是研究政治哲學的知名學者,中心使命則是推動中國社會科學實證研究的發展,您的身份似乎和這個使命要求格格不入。但過去十年,中心的工作非常成功,這個“格格不入”因此很可能為我們在未來組織跨學科研究帶來靈感。那么,您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   A李強:我作為政治哲學學者,從不同視角出發,有時也能對社會…

          31/10/2020
        • 邁向人民的公共衛生事業——寫在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周年之際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公共衛生事業要改革,就要少一點向上看,多一點向下看。不是站在廟堂之上用居高臨下的眼光向下看,而是蹲到田間地頭用休戚與共的情懷向下看。習近平同志指出,“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公衛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一個人民的中國需要的是人民的公共衛生事業,為人民服務、向人民負…

          12/02/2021
        • 科學至實,海洋可期——專訪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部主任戴民漢

          浩瀚的海洋是人類以及其他生命形態賴以生存的家園。但自工業革命以來,受全球氣候變化及人類開發活動的雙重脅迫,海洋健康面臨嚴峻挑戰。由此,我們亟需重新審視人海關系、變革社會經濟發展模式,以保障海洋的長期繁榮以及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由于海洋是一個高度動態變化的巨型聯通空間,解決海洋的問題特別需要系統思維以及跨界有效協同與行動,即,通過政產學研商的共商共建,并在科學、技術、治理、金融創新等四端發力。唯有此,海洋將依然是一個可期的繁榮之地。

          02/12/2022
        • 封面 | 建言“及時支付”管理辦法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切實維護中小企業的合法權益,2019年9月4日,一部或可惠及我國數千萬企業的行政法規《及時支付中小企業款項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辦法》),由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規司起草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根據《辦法》第四條要求,“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不得濫…

          17/05/2020
        • “小漁”與“大漁”——淺論我國海洋經濟強國戰略發展之路

          海洋是地球資源的寶庫。在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中,尤其是工業社會進程中,誰對于海洋的掌控能力更強,誰就在世界局勢中占據更大的優勢。

          02/12/2022
        • 美國2020年大選與中美關系的未來

          ? 作者 : 王 悠 海國圖智研究院院長助理 陳定定 海國圖智研究院院長、暨南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編輯 : 張鑫 過去四年的美國與世界并不安寧,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后的內外施政背離傳統,破壞規則,是近四年來國際社會追蹤的熱點問題。面對日益失衡與分裂的美國社會,特朗普的一系列作為繼續助長“反建制、反多元、反全球化”勢力崛…

          15/11/2020
        • 體醫之道

          “堅實在于鍛煉。鍛煉在于自覺。今之提倡者,非不設種種之方法,然而無效者,外力不足以動其心,不知何為體育之真義。體育果有如何之價值,效果云何,著手何處,皆茫乎如在霧中,其無效亦宜。欲圖體育之效,非動其主觀,促其對體育之自覺不可。茍自覺矣,則體育之條目,可不言而自知,命中致遠之效,亦當不求而自至矣?!?/p>

          02/11/2022
        • 數字里的中國

          基尼系數最近一次引起廣泛的爭議是在2012年。   當時,西南財經大學通過中國家庭金融調查的數據得出結論認為,中國的基尼系數已經高達0.61。這之前,國家統計局曾長達十年未公布基尼系數,必須做出回應時也只是籠統地表示,中國的基尼系數沒有到0.5且自2008年起正逐年下降。后來,考慮到選用指標的不同——在城市選…

          31/10/2020
        • 碳基材料的規模應用十年內或見分曉——專訪北京大學化學學院無機化學研究所所長李彥教授

          在人類出現在地球之前,便有了碳。有研究表明,地球上大部分的碳很可能是在太陽系原行星盤形成并變暖后,由彌漫的氣體云和微小固體粒子組成的星際介質所積累起來的。另外,在太陽系形成的最初100萬年內,小行星的不斷撞擊,也為地球上水和碳的到來,提供了來源途徑。迄今為止,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碳基生命。 但人類認識到碳,是在發現火…

          24/02/2023
        • 集體權益歸來:上海松江“超級農改”

          從目前已有結果上看,集體資產權益的歸位,不僅是進城農民多了一份收益和集體資產成倍增長那么簡單,而且通過改革,集體成員可以享受到城鎮化帶來的集體資產增值好處。只有讓農民通過集體資產權益改革充分享受到城鎮化的好處,城鄉二元制的鴻溝才可能彌合,才可以為更深入的城鎮化鋪平道路。   上海松江——七年前,這里的農民和中…

          29/05/2020
        国产免费拔擦拔擦8x高清在线 应召女郎的秘密日记第三季

      2. <track id="zhdor"><span id="zhdor"></span></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