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群(樂山市商業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
樂山商行來自東方佛都四川樂山,是西南地區首批成立的城市商業銀行,現設異地分行10家、控股三家村鎮銀行,網點108個,涵蓋60多個縣(市、區),業務輻射全川,綜合競爭力位居四川城商行前列。金融和經濟血肉相連,銀行和企業唇齒相依,服務實體經濟是銀行的天職。近年來,樂山商行始終秉承“服務地方、服務中小、服務城鄉”的經營理念,矢志不渝研究、探索和實踐“中小銀行如何高質量服務實體經濟”這一重要課題。結合自身實踐,我們認為服務實體經濟,要緊跟國家戰略導向、緊貼時代發展脈搏、穿透企業生命周期、破解經濟孤島現象。
緊跟國家戰略導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這一重要命題。金融是經濟的血脈,金融機構要回歸本源、突出主業,把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使命之源,發展之基,與實體經濟一同茁壯成長,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
樂山商行遵循行業內在邏輯和發展規律,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加快布局成渝雙城經濟圈,積極探索服務實體經濟的樂商答案,努力實現與中小企業“同生、同榮、同發展”。戰略定位上,始終定位于“區域發展的推動者、美好需求的滿足者”,推動區域建設、助力產業升級、促進企業發展。頂層設計上,始終將支持實體經濟作為戰略發展的核心內容,制定了“綠色金融”“鄉村振興”“推進普惠金融發展”等子方案,引導和保障資金流向實體經濟,努力提升金融資源的可得性、公平性、普及性。路徑選擇上,堅定不移走“差異化、特色化、精細化”發展道路,重點加大對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鄉村振興等支持力度,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
緊貼時代發展脈搏
隨著國家“普惠金融”“雙碳”戰略目標提出,中小銀行支持實體經濟,重點在普惠,創新在綠色。近年來,我們堅守普惠金融戰略,創新綠色金融策略,答好普惠“時代問卷”,爭當綠色“時代先鋒”,助推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用活“政策資金”,惠及“千家萬戶”。近年來,我們獲得四川省內多個“第一”殊榮:成功申請省內第一筆支小再貸款,發放省內第一筆農村土地流轉收益保證貸款,發行省內第一期小微金融債、第一期三農金融債、第一筆綠色金融債,獲得省內第一筆國開行轉貸款、第一筆農發行扶貧轉貸款。同時,我們積極貫徹央行貨幣政策要求,用好用活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定向降準、專項金融債和轉貸款等政策性資金,重點支持民營、普惠和小微實體,有效提升政策性資金的“覆蓋率”,增強金融資源的可得性。截止目前,使用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和定向降準資金超過50億元,運用轉貸款資金超過30億元,發行小微金融債、綠色金融債上百億元,有效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二是創新“綠色金融”,守護“綠水青山”。我們立足國家戰略,制定綠色金融規劃,加強綠色產業研究,調整綠色發展策略,創新綠色產品體系,優化綠色金融模式,提升綠色金融供給。近年來,我們發放了四川省第一支綠色金融債,至今仍是川內惟一一家發行綠色金融債的銀行。我們持續創新“收費權質押、碳排放質押”等擔保模式,發放了全省第一筆碳排放權質押貸款,利率低至3.85%。通過踐行綠色金融發展理念,我們已在川內布局新能源汽車、光伏發電、環境治理等七大綠色領域,累計投放近百億元,惠及近百家綠色環保企業。產生的環境效益,節約標準煤近兩萬噸,減少溫室氣體近三萬噸,闖出了一條綠色金融的新路,交出了一份綠意盎然的答卷。
穿透企業生命周期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其固有的生命周期,一個產業的形成要先后經歷形成、成長、成熟到衰退四個發展階段,也就有了新興產業、主導產業、支柱產業和夕陽產業之分;企業發根于產業,也要經歷從初創、成長、成熟到轉型四個不同的生命周期,而不同的生命周期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差別很大。
近年來,我們就“如何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進行了積極探索。
對初創期的企業,立足幫他“活下來”,推出了采購貸、流水貸、樂易貸、樂快貸等信用或準信用產品,通過銀政、銀擔、銀保合作等風險分擔機制,不斷提升企業信貸可得性。
對成長期的企業,立足幫他“穩下來”,研發“支小接力貸”“支小普惠貸”等對接政策性資金的專屬產品,投放“穩保貸”“戰疫貸”等低息產品,推出“連年貸”“存續貸”等無還本轉貸產品,全力為企業降本增效。
對成熟期的企業,立足助他“強起來”,通過金融顧問、駐企服務等方式幫助企業科學進行財富規劃,完善財富管理價值循環鏈;通過項目貸款、票據業務、債券投資、產業基金等多種方式,幫助企業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多渠道引入金融活水。
對轉型期的企業,立足帶他“轉起來”,結合企業技術引進、設備升級、項目重組等實際需要,為企業定制續貸產品或進行貸款重組,對重大改造或重組項目,還可通過聯合貸款、組建債委會等方式,倒逼企業轉型升級,換道賽跑。多年來,我們針對不同生命周期的企業,定制化研發線上線下金融產品20余種,連續四年保持25%左右的增速,年均讓利近億元,為成千上萬戶企業提供了金融支持和幫扶。
(樂山市商業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劉群)
破解經濟孤島現象
經濟孤島現象最突出的表現在民營小微領域。因為企業、政府和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項目找不到資金、資金找不到項目。樂山商行在破解這一難題上做了以下嘗試。
一是“黨建+金融”打通最后一公里。與基層黨支部共建紅色信貸基地,成立普惠先鋒隊,構筑金融服務網絡,創造性地提出“一找、二聯、三進、四授、五送”五步法,隊員們身著“紅馬甲”,走街串巷、進村入戶、入田下地,將金融送到基層、將服務送到手中。
二是“線上+線下”滲透金融末梢。我行在完善線上產品風控模型的基礎上,推出了線上車貸、房貸、稅貸、白領貸等多款“秒批秒貸”線上產品,滿足傳統信貸不宜覆蓋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日常經營和消費需求;通過異業聯盟、聘請行業顧問、接入平臺形式等線下場景和渠道批量對接企業金融需求,金融觸角不斷向各領域末梢延伸。
三是“敢貸+能貸”形成長效機制。近年來,我們通過率先在全省創建“銀政企擔”風險分擔機制、加大正向激勵力度等舉措讓機構敢貸;通過建立起專項資金、專項產品、專項管理“三?!惫ぷ鳈C制,確保有錢可貸;通過產品、制度和流程創新,讓機構能貸;通過隊伍能力建設、金融科技賦能、風險關口前移,讓機構會貸。我行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的堅持和創新,做出了特色,贏得了客戶和市場的認可。
銀行業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主題下,因時而變、主動擔當,一定會有大作為。樂山商行將會圍繞國家發展大局,高舉普惠金融旗幟,扛起支持實體經濟重任,肩負起中小銀行歷史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金融智慧和金融力量。
·對于來源于《環球財經》雜志的內容,《環球財經》雜志社保留對相關內容的全部權利
·對標明來源的其他媒體信息,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并自負法律責任。